当前位置:遇见宁夏 > 国内 > 正文

【“一带一路”5周年】从“走出去”到“同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海丝”产业新机

2018-08-14 17:25: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福州8月13日电 题:从“走出去”到“同创新”——全球化背景下的“海丝”产业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黄鹏飞

走进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全新的造船基地,一片繁忙热闹。敞亮的厂房,高耸的吊车,一排全新的海工船舶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站在公司最新的“明星产品”——全球首制的227米深海采矿船甲板之上,设计项目经理王浩召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该船最大设计作业水深达到2500米,许多结构设计及关键设备应用在国内尚属首例,已经达到了世界深海采矿作业领域的领先水平。

“例如,船上的采矿机器人来自英国,深海提升系统来自美国,矿物处理系统则来自中国四川,船型整体设计方案来自新加坡,我们则进行最后的船舶制造和技术集成。”王浩召表示,该船是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国技术合作结晶。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企业,其前身为创办于1866年的马尾造船厂,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建立的造船企业之一。如今,公司已成为商务部、工信部首批授予的12家“国家船舶出口基地”企业之一。

“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我们的海外订单量近年来有了显著增长。”公司董事长李振均介绍,2013年以来,公司向市场交船数量达到50多艘,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船舶超过30艘,占比超过60%,未来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多,“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制造和出口船舶,更与各国开展密切的技术合作,实现了从‘走出去’到共同创新的重要转型。”

马尾造船公司的转型,正是近年来福建积极发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优势、不断探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真实写照。

据福建省商务厅统计,2014年至2017年期间,福建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总额达到2055.5亿美元,占同期福建对外货物贸易总额的30.5%。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闽新增合同投资额16.6亿美元,福建省企业对相关国家投资则达到60.4亿美元,累计设立投资项目222个。

“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在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受益。”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

创建于福建陶瓷之乡德化,顺美集团是迪士尼、沃尔玛、可口可乐等品牌的工艺品设计和代工服务商,每年向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陶瓷工艺品。

“通过互联网和3D建模、3D打印技术,我们的设计师可以和国外同行进行实时交流,共同制作出高水平的产品。”在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郑鹏飞随手拿起一只“钢铁侠”造型的模型样品介绍,这些在福建山区县生产的产品,很快将会走进欧美国家寻常百姓家。

“我们近年来不断引进自动化生产技术,致力于改进传统工艺,目前有50%以上的产品供应给欧美知名酒店品牌。”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是新加坡外商投资的陶瓷餐具及生活用品制造企业,公司管理部经理郑富垚说,公司从日本进口了多套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并结合德化本地传统陶瓷工艺,制作出来的餐具越来越受西方消费者喜爱。

郑富垚介绍,通过引进国外设计团队、针对不同国家市场开展定制设计,如今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显著增强,仅一个白瓷盘子就可以卖到10美元,已经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成了协发光洋的合作伙伴。他说:“通过东西方的技术创新和文化合作,让传统陶瓷制品再次畅销全球,这无疑是十分令人振奋的。”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全球化合作潮流之中,产业和贸易合作通道的进一步打通,也为更多的港口和城市带来了发展机遇。

在厦门港,如今已有149条内外贸集装箱航线通达全球44个国家的138个港口,其中有“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共38个港口与厦门港通航。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一千万标箱,位居全球集装箱港口第14名。

在晋江陆地港,南航(晋江)城市货站项目已打通多条跨境卡车航班一体化线路,共完成国际货运货重3752.55吨,仅今年上半年便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9.24亿美元,同比增长25.76%。

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志平表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5年来,许多企业和城市在对外交流合作中实现飞速发展。作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和全国邮轮运输试点示范港之一,厦门港将进一步打通集装箱、散杂货及现代物流、邮轮客运、港口建设、项目投资、港口金融等综合业态,对接厦门始发的中欧班列物流通道,不断为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添砖加瓦。

相关新闻